2020-06-04
空间里的跨界灵魂
婴儿推车残酷考验
小型休旅车最大魅力,莫过紧緻身形之外,还享有宽敞空间机能。尤其对家长而言,若带小朋友外出,开阔的行李厢可让收纳不再是一项考验智慧的挑战。除了检视车舱空间机能,这次特别準备婴儿推车,究竟行李厢在装载推车后,还剩下多少余裕?
前座空间方面,三车头部、膝部、宽幅分别为X1(98×73×147cm)、Q3(96×76×151cm)、GLA(96×75×144cm),其中只有GLA配置桶型跑车椅,而X1与Q3都有加强椅面长度,Q3麂皮座椅质感优异。
对于休旅车级距,无论是SUV、SAV运动休旅车,还是Crossover跨界休旅车,多变灵活的空间配置,都是这个级距车款吸引消费者的关键之一。但在身型较紧凑的小型休旅车身上,舒适宽敞的乘坐、载货空间是否就会因而打折?而小型休旅车室的空间,会不会受到较为年轻化的车顶造型,而压缩后座头部空间、甚至行李厢容积?
为了逐一釐清Audi Q3、BMW X1与M.Benz GLA三位主角身上,是否能满足家中不同角色对车室空间的需求,这次将依据前座、后座、行李厢三种区域,剖析比较各车款优势与缺点。
故事从驾驶座开始
进入车室驾驶座,座椅设计通常透露了车款的定位与调性。由于豪华品牌的小型休旅车较受年轻族群青睐,因此无论X1、Q3、GLA,在前座椅侧向包覆性上,相较一般舒适型轿车,都显得更加运动化。譬如X1的左右前座椅能独立调整座椅侧边包覆的宽窄,坐姿也偏后倾,让人感到运动化跑旅氛围。相较之下,Q3的座椅乘坐品质较为舒适,与运动化感受的X1有所不同,Q3前座发泡棉较舒适,但激烈驾驶时包覆性则略显不足。最后GLA前座椅则较接近X1,原厂桶型跑车座椅相当热血,实际乘坐起来包覆性表现与BMW在伯仲之间。
除此之外,X1与Q3分别都于前座椅的椅面加长,以减少长度乘坐的疲劳;Q3拜三车中最宽1831mm的车身尺寸,在前座车室争取到151cm最充裕的横向空间。GLA则是三车里唯一将排档桿设计于方向盘后的车款,因此除了三车都拥有的前中央扶手下方置物空间,GLA在中央鞍部还设计了额外的置物格;然而,受限于较倾斜的A柱造型,GLA相较其他二车,前方视野屏蔽面积较大。
补X1拥有最优异的头部空间,加上天窗营造开阔乘坐感。
Q3前坐椅面延伸长度,让乘客长途乘坐更加轻鬆。
GLA排绑赶在方向盘后方,中央鞍部则设有额外置物处。
后座影响旅途心情
后座乘客多半是长辈亲友或小朋友,安全座椅上的幼童还没办法直接乘坐后座椅,但老人家容易腰酸背痛,后座舒适与空间可不容轻忽。而为了营造更舒适的膝部空间,这次评测的三部车在前座椅背都有薄化挖空的设计,实际量测出来,若将前座设定为165cm驾驶坐姿,则后座头部空间为X1的95cm最为充足、宽幅则同样由Q3以147cm拔得头筹、膝部空间则为GLA的78cm最为优异。
后座乘坐空间上,各车头部、膝部、宽幅分别为X1(95X76X146cm)、Q3(93X76X147cm)、GLA(94X78X143cm),从GLA后座搭载儿童安全座椅可观察到,这次三车都有新式ISOFIX固定座,直接露出在后座椅面上,使用便利就手。
在后座椅设计上,为了争取更好的腿部支撑性,X1与Q3后座都採取着座点较高的设计。以X1为例,虽然后座较短的椅面与略嫌直挺的坐姿,感觉较难放鬆,但是三车中唯一配置的后座中央扶手,则有助提昇乘坐舒适性。Q3后座椅倾角适中,椅面长度与发泡棉舒适性也为三车最佳;最后GLA后座重心较低,加上椅面长度略短,长途乘坐舒适性有待加强。除了GLA以外,X1与Q3在这此评测等级都拥有天窗与后座出风口,而后座12V充电孔与ISOFIX则为三车共通的设计。X1前座椅背另外配置了书报置物网,同时也是唯一採用4:2:4三座独立倾倒座椅的设计,无论机能与空间表现都相当出色。
行李厢让去程轻鬆、回程丰收
行李厢就日常使用上而言,除了大小以外,包括开口高度、平整性与轮廓方正等都会影响使用的便利性。除了X1配备了失压续跑胎以外,Q3与GLA也各自以补胎剂取代传统备胎,为行李厢争取更宽阔空间。整体表现上,X1以505~1550L(后座倾倒后)容积夺冠,包括行李厢内部高度95cm、后座椅标準状态下行李厢深度90cm都是三车之最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后座倒平后,从X1前座椅背到行李厢门边深度达174cm,临时应急当作为车床过夜,也是绰绰有余。而Q3则拥有最宽阔的行李厢开口,高度达到93cm,取放大件行李更为便利。至于GLA可能因为受低矮车顶线条影响,在行李厢空间、深度、高度,都敬陪末座。
X1后座採用4:2:4分离倾倒设计,在日常使用上较4:6倾倒更加便利。行李厢高度 / 深度(后座标準) / 深度(后座倾倒) / 开口分别为:95 / 90 /174 / 85cm。
放入婴儿推车以后,行李厢大小与轮廓的差别更为清楚。为了测试行李厢大小,所以试车组找了一部收折后体积为82×66×29cm的大轮式婴儿推车,毕竟小型推车并无法突显三车行李厢差异性。推车横置放入X1行李厢后,很明显可看出是唯一不会让推车顶到行李厢左右两侧的车款,同时发现行李厢深度最为优异。Q3行李厢左右宽幅与推车长度几乎差不多,在开口优势以外,Q3行李厢门槛也偏高。最后GLA在置入婴儿推车后,由于行李厢纵深只有81cm,因此底板面积几乎被推车佔满,额外行李只能放在推车之上。
Q3拥有后座4:6分离倾倒,不过后底板段差明显,平整性不如X1与GLA。行李厢高度 / 深度(后座标準) / 深度(后座倾倒) / 开口分别为:91 / 86 / 159 / 93cm。
Quinny婴儿推车 & Maxi-Cosi儿童汽座
Quinny Buzz Xtra婴儿推车适合15Kg以下、6个月以上幼童乘坐,拥有4个橡胶轮,5点式安全带、可调式把手、座椅前后换向、前后双向椅背调整、防拨水抗汙顶棚,定价NT$36,000。
Maxi-Cosi RodiFix儿童汽座适合3.5~12岁、105~135cm幼童乘坐,最大载重36Kg,无论ISOFIX或安全带固定系统皆可使用,定价NT$14,000。
GLA后座可个别6:4分离倒覆,但行李厢容积则为三车最小的421L。行李厢高度 / 深度(后座标準) / 深度(后座倾倒) / 开口分别为:91 / 81 / 158 / 76cm。
Winner:BMW X1
综观前座机能、后座空间、行李厢设计,BMW X1各方面极为均衡出色,在小型跨界休旅车的级距,获得三车之中空间机能评测项目的桂冠,确实当之无愧!
X1就算横放装入婴儿推车,由于纵深表现最佳,仍拥有相当充足的空间。
Q3放入推车后,可观察左右宽幅表现不如X1,同时开口门槛较高。
GLA后行李厢完全被推车佔据,较矮的行李厢高度让推车上方置物空间也被压缩。
上一篇:200万跨界选择市场篇 Audi Q3 vs. BMW X1 vs. M.Ben
下一篇:200万跨界选择配备篇 Audi Q3 vs. BMW X1 vs. M.Ben